dcsimg

Morphology

provided by Fishbase
Dorsal spines (total): 2; Dorsal soft rays (total): 6 - 7; Analsoft rays: 16 - 20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FishBase
Recorder
Dazhi Mao
original
visit source
partner site
Fishbase

分布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分布於臺灣及中國大陸,臺灣主要分布於臺灣北部河川的中上游水域裡。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利用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食用魚,紅燒或油炸皆宜,唯背鰭和胸鰭之硬棘,堅硬且具鋸齒,捕捉時應小心。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描述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較側扁,尾柄較低。頭略小,吻部圓鈍。眼較小,上側位。口大,下位,口裂呈淺弧形,上頜較下頜前突。頭部具4對鬚,頦鬚2對,較短;上頜鬚最長,但末端未達胸鰭基部。裸露無鱗。背鰭II硬棘,尖銳而具鋸齒,7軟條,起點距脂鰭起點較近於吻端;臀鰭20軟條;脂鰭發達,基部頗為延長,約可達體高的2倍;尾鰭雙弧形。體一致為灰黑色,無任何斑點。另有主要產於南部曾文溪流域中游及支流水域的一種,陳等(2012)認為其分類上仍有疑慮,暫時以南臺擬鱨(/Pseudobagrus/ sp.)命名之。( 林沛立編寫 2013/01)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棲地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初級淡水魚。喜歡棲息於河川中上游的清澈水域,性嗜水流較大而高溶氧的水層底部棲息。白天躲於岩石縫隙中,大多於夜間或洪水期才出來覓食。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小魚及小蝦等小型動物為食。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