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陽明山暮蟬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二名法 Tanna sozanensis
Kato, 1926[2][3][4][5][6][7]

陽明山暮蟬学名Tanna sozanensis[3],舊稱「草山蜩」,为蟬科暮蟬屬下的一種,分布於台灣海拔約500至2000公尺的山區,為臺灣特有種,具有趨光性。體型與大坪暮蟬相似,公蟬尾節長,體長約34~38毫米(1.3~1.5英寸)。母蟬第8腹節有白粉覆蓋,體長約23~27毫米(0.91~1.06英寸)。[7][4]

辨識特徵

體表斑紋多變,頭胸部具金黃色鱗毛,腹部鱗毛則為銀色。頭部呈綠色或橄欖色,複眼綠色或深綠色,單眼紅色(複眼與單眼外緣均呈黑色)。腹部背面呈褐色或黑褐色;腹面則多呈淡黃色,並具有白色或金色短毛,第 8 節具有白色短毛或白粉。前胸背板呈深褐色,中央有綠色縱帶;前胸緣片呈綠色,外緣呈角狀,兩側外緣下方有兩至三個黑褐色斑點;中胸背板呈褐色或橄欖色,黑色中紋延伸至叉字型隆起,且有兩個綠色(也有個體呈黃綠色或橄欖色) W 字紋(兩個 W 字紋中間各有一個黃褐色斑,明顯度會因個體不同而有所差異)。雄蟲腹部(腹面)第 3 節與第 4 節有明顯瘤狀突(第 3 節瘤狀突較大)。雙翅透明,翅脈黑色與綠色相間,前翅第 1、2、3、4 橫脈及有時於M1脈基部具有污褐色斑紋,R3、R4+5、M1、M2、M3、M4 及 CuA1 脈近外緣處各具一個黑褐色小圓斑。背瓣大。體長約 2 至 4 公分[7][8][9]

参考來源

文献
腳注
引用
  1. ^ 陳振祥 2007,第129–132页
  2. ^ 加藤正世. 日本產蟬類(四). 臺灣博物學會會報. 1926年2月, 16 (82): 23–3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典藏
  3. ^ 3.0 3.1 阳明山暮蝉 Tanna sozanensis Kato, 1926.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1-24] (繁体中文).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 ^ 4.0 4.1 Tanna sozanensis (Kato, 1926) 陽明山暮蟬.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6-02-15].;2015-10-01日之前的前端介面舊版:Tanna sozanensis (Kato, 1926) 陽明山暮蟬.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6-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8).
  5. ^ 學名:Tanna sozanensis (Kato, 1926) 中文名:陽明山暮蟬.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2016-02-18].
  6. ^ Sanborn 2013,第369页
  7. ^ 7.0 7.1 7.2 陳振祥 2007,第131–132页
  8. ^ 陽明山暮蟬.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昆蟲典藏知識單元.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3-10-10]..wav[1]
  9. ^ Y. Lee & M. Hayashi. Taxonomic Review of Cicadidae (Hemiptera, Auchenorrhyncha) from Taiwan, Part 3. Dundubiini (Two Other Genera of Cicadina), Moganiini, and Huechysini with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 2004年2月, 7 (1): 45–72.

扩展阅读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陽明山暮蟬: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陽明山暮蟬(学名:Tanna sozanensis),舊稱「草山蜩」,为蟬科暮蟬屬下的一種,分布於台灣海拔約500至2000公尺的山區,為臺灣特有種,具有趨光性。體型與大坪暮蟬相似,公蟬尾節長,體長約34~38毫米(1.3~1.5英寸)。母蟬第8腹節有白粉覆蓋,體長約23~27毫米(0.91~1.06英寸)。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