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紅脈熊蟬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二名法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3][4][5][6]

紅脈熊蟬学名Cryptotympana atrata),舊名「脈赤熊蟬」[5][6],中国大陆地区习惯称为“黑蚱蝉”[7]。为蟬科熊蟬屬下的一个种[3][4],分布於中國大陸印度北方、日本韓國臺灣西部平地之苦楝構樹柳樹樟樹菩提樹等,每年6至9月出沒,公蟬體長約37~40毫米(1.5~1.6英寸),母蟬約在36~39毫米(1.4~1.5英寸)。另外,正在吸食植物枝葉時,每次排泄量約0.2毫公升(0.0070英制液態盎司;0.0068美制液態盎司),每分鐘排泄次數約3至6次[8]

利用

 src=
鲁菜的炸金蝉

鲁菜中稱本种爲金蟬,将幼虫用于干炸菜。

参考來源

文献
  • 葉士財、郭建志、廖君達、柯文華等 。2012。柿樹科果樹病蟲害圖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陳振祥. 張蕙芬, 编. 《台灣賞蟬圖鑑》(A field guide of cicadas in Taiwan). 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2007-06-29 [2007]. ISBN 978-986-417-958-9 (中文).(繁体中文)
引用
  1. ^ 陳振祥 2007,第66页
  2. ^ 民歌傳唱-熊蟬屬. 2012年六月號 夏豔.夏宴-夏季聲樂家. 臺灣國家公園.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3. ^ 3.0 3.1 红脉熊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1-24] (繁体中文).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 ^ 4.0 4.1 學名: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 中文名:紅脈熊蟬.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缺少或|url=为空 (帮助);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1]map[2][3][4][5][6][7][8][9][10]
  5. ^ 5.0 5.1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 紅脈熊蟬.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5-10-12].;2015-10-01日之前的前端介面舊版: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 紅脈熊蟬.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6. ^ 6.0 6.1 陳振祥 2007,第67-68页
  7. ^ 黑蚱蝉(蚱蝉) - 专题库 -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museum.ioz.ac.cn. [2017-02-21].
  8. ^ 陳振祥 2007,第30页

扩展阅读

 src=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紅脈熊蟬分類 src=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紅脈熊蟬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紅脈熊蟬: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紅脈熊蟬(学名:Cryptotympana atrata),舊名「脈赤熊蟬」,中国大陆地区习惯称为“黑蚱蝉”。为蟬科熊蟬屬下的一个种,分布於中國大陸印度北方、日本韓國臺灣西部平地之苦楝構樹柳樹樟樹菩提樹等,每年6至9月出沒,公蟬體長約37~40毫米(1.5~1.6英寸),母蟬約在36~39毫米(1.4~1.5英寸)。另外,正在吸食植物枝葉時,每次排泄量約0.2毫公升(0.0070英制液態盎司;0.0068美制液態盎司),每分鐘排泄次數約3至6次。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