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氈苔(學名:Drosera spatulata)又名匙叶茅膏菜、宽苞茅膏菜[1][2][3],在分類學上屬於茅膏菜科中的茅膏菜屬之下,是一種食蟲植物。拉丁學名描述的是其葉形。主要分部於亞太地區,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與紐西蘭。生長方式類似好望角毛氈苔。生長於潮濕的環境。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紅色無莖。葉根生,連坐型,寬匙形,長9-12毫米,寬2.5-3.5毫米,葉上有緻密的腺毛;葉柄短。花葶長可達15厘米;總狀花序,無分枝,花數少或多。花呈白色或粉紅色,花瓣長度約為萼片長的1.5-2倍;有5枚雄蕊,3枚二分岔的花柱。蒴果約1.5毫米長,種子極小。[4]
小毛氈苔最早描述於雅克·拉比亞迪埃1804年的出版物(Novae Hollandiae Plantarum Specimen)。1824年,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在他的出版品中描述了小毛氈苔,卻將學名誤印為Drosera spathulata。至今仍常見此誤用的情況。從那時開始,這個物種已被描述在幾個其他的名字下,現在也都已經被歸為同種。認可的變種有兩個,其一Drosera spatulata var. gympiensis在2005年被描述,特徵是具絨毛的萼片。另一變種Drosera spatulata var. bakoensis則被描述自峇哥國家公園。
|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