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Unresolved name

Bunyaviridae

本雅病毒科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本雅病毒科 病毒分类 族: Group V ((-)ssRNA) 正布尼亞病毒屬英语Orthobunyavirus
漢坦病毒屬屬英语Hantavirus
内罗毕病毒屬英语Nairovirus
番茄斑萎病病毒屬英语Tospovirus
白蛉病毒屬英语Phlebovirus

本雅病毒科(Bunyaviridae),又譯為布尼亞病毒科,属于有包膜的负链单链核糖核酸病毒。通常见于节肢动物啮齿动物,少数情况下也可感染人类

汉他病毒外,均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汉他病毒则通过与啮齿动物粪便接触而传播。感染病例通常与传播媒介的活动性有关,例如,类传播病毒通常见于夏天

人体感染特定的本雅病毒,例如刚果热病毒,可导致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这类高致病性病毒的实验通常需要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进行。

历史

1943年在乌干达研究黄热病病毒时发现了一类新病毒,以发现地点布尼亚姆维拉命名为布尼亚病毒。确认不属于经典的A组(黄病毒科)与B组(甲病毒科)病毒,因此定义为C组病毒。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这类病毒归入了布尼亞病毒科。

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TV)把原来的布尼亚病毒科升级为布尼亚病毒目,包含9个科。除已有的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内罗病毒属 (Nairovirus)和番茄斑萎病毒属 (Tospovirus)直接升级为相应的科之外,原来的正布尼亚病毒属与新定义的草本病毒属一起组成新的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白蛉属(Phlebovirus)与新增的Phasivirus、Goukovirus及Tenuivirus一起组成Phenuiviridae病毒科,同时还增加了Feraviridae、Fimoviridae、Jonviridae和Phasmaviridae四个科。[1]

分类

至少有350种。

描述

单股负链RNA,分为大L、中M、小S三段闭合环形,分别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囊膜糖蛋白Gn与Gc、核衣壳蛋白。同一病毒属的病毒末端互补序列高度保守。


外部連結

  • ^ 科学家发现中国“蜱虫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本雅病毒科: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本雅病毒科(Bunyaviridae),又譯為布尼亞病毒科,属于有包膜的负链单链核糖核酸病毒。通常见于节肢动物啮齿动物,少数情况下也可感染人类

    汉他病毒外,均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汉他病毒则通过与啮齿动物粪便接触而传播。感染病例通常与传播媒介的活动性有关,例如,类传播病毒通常见于夏天

    人体感染特定的本雅病毒,例如刚果热病毒,可导致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这类高致病性病毒的实验通常需要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进行。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