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殼椎亞綱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 參見內文

殼椎亞綱(Lepospondyli)是一類細小但多樣化的兩棲動物,生存於石炭紀二疊紀早期。現時已知有六個不同的分支,包括Acherontiscidae、Adelospondyli、缺肢目弛頂螈目鱗鯢目奈克螈目,這些分類之間有像蠑螈、像鰻魚及像蜥蜴的形態,且擁有不能分類的物種。這些物種是水中、半水中或陸地生活的。最長的盜首螈只有約1米長,而其他的更為細小,估計牠們是生存在沒有被同期離片錐目佔有特定的生態位

分類及演化

殼椎亞綱的特徵是那簡單及呈線軸的脊椎,這些脊骨並非軟骨,而是圍繞脊索的骨質圓柱體。一般在脊椎的上部有神經弓,與脊柱融合。[1]

由於殼椎亞綱分支的化石已高度專化,故沒有明顯的共同祖先。現時並不清楚究竟殼椎亞綱是一個從類似脊骨的特徵演化而來的多系群,或是從單一個共同祖先衍生而來。

殼椎亞綱曾被認為與現今有尾目有關,或有可能是其祖先。牠們曾被認為是兩棲綱的三個亞綱之一。[2][1][3]新近認為殼椎亞綱是與現今兩棲類及羊膜動物有關或是其的祖先[4] ,即牠們是已滅絕及現存兩棲類(但不包括羊膜動物)的多系分類[5],或是一個非常接近羊膜動物祖先(非兩棲類)的單系群[6]

除了奈克螈目外,殼椎亞綱只分佈在歐洲北美洲[3]

兩棲綱(Amphibia)

  • 殼椎亞綱(Lepospondyli)

參考

  1. ^ 1.0 1.1 Colbert, E H.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69.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2. ^ Romer, A.S.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rd e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6.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3. ^ 3.0 3.1 Carroll, RL.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H Freeman & Co. 1988.
  4. ^ Laurin, Michel.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 Stegocephalians: Tetrapods and other digit-bearing vertebrates. 1996 [2008-02-18].
  5. ^ Benton, M. J.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nd ed.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0.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6. ^ Benton, M. J.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rd ed.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4.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外部連結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殼椎亞綱: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殼椎亞綱(Lepospondyli)是一類細小但多樣化的兩棲動物,生存於石炭紀二疊紀早期。現時已知有六個不同的分支,包括Acherontiscidae、Adelospondyli、缺肢目弛頂螈目鱗鯢目奈克螈目,這些分類之間有像蠑螈、像鰻魚及像蜥蜴的形態,且擁有不能分類的物種。這些物種是水中、半水中或陸地生活的。最長的盜首螈只有約1米長,而其他的更為細小,估計牠們是生存在沒有被同期離片錐目佔有特定的生態位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