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台灣獼猴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臺灣獼猴,又稱黑肢猴,台灣特有種,珍稀野生動物,屬舊世界猴。也是除了人類外台灣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和日本獼猴邱獼猴普通獼猴有血緣關係。

分布

臺灣的原生種[1],分布於由海平面至海拔三千公尺以下的地區。在日本則為外來種,分布於伊豆大島伊豆群島),大根島静岡縣南伊豆町),和歌山縣北部。從1940年起陸陸續續從動物園等觀光設施逃脫,成為日本的外來種。

特徵

臺灣獼猴的前肢比後肢短,各肢具有五趾。頭圓,臉扁,額裸出,顏面呈淡紫色,或深或淡,隨個體的不同而有差異,所以台灣原住民將其分為白臉與紅臉,臉頰上並長有粗雜的長鬚,尾粗狀多毛,全身被厚而軟的毛,冬季呈棕灰色,夏季呈棕綠色,四肢較黑故有黑肢猿之稱。股間有顯著的紅棕色的大斑。一般而言,雌猴體型較雄猴小,顏色也較淡。

其主食以水果為主,最愛香蕉芒果荔枝柳丁

分類

種小名cyclopis來自希臘神話獨眼巨人

習性

台灣獼猴屬於晝行性活動且群體生活的動物。分布地區遍及3000公尺以下之低至高海拔,彰化縣二水鄉設有二水台灣獼猴生態教育館(原名二水彌猴自然保護區)。另外,在新北福山恆春墾丁有台灣獼猴做為過夜地域。

根據記錄,台灣獼猴食用的植物包含85科300種,以果實為主,其他還有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對於食用植物的部位,會因季節月份和乾溼季變化而有所不同,以十至五十隻一群。

台灣獼猴雖然是保育類動物。在高雄、屏東等地區的台灣獼猴,棲息地與人類接壤,經常發生取走遊客食物以及農夫作物等事件,造成居民及遊客困擾。因受歸類為保育類動物,目前尚未有統一之解決方針。

人類於其居住範圍應避免將食物外露,即可避免人猴衝突。唯露食被取事件層出不窮,積怨已久,以至使用毒餌,登山杖,彈弓、捕獸夾等凶器等事件發生,致獼猴死傷。目前於高雄柴山仍可見到彈弓與BB槍等制猴器具以及使用民眾。2015年11月,僅兩周間於高雄地區便有十來隻死傷之獼猴,皆明顯外傷。[來源請求]

2014年行政院農委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的緊急條款內容,認為特定狀況下獵殺獼猴具法律正當性;然而,此條款之適用,僅限於農民在生命財產受到緊急威脅之情況下,主張「正當防衛」獵殺野生動物,以保障生命、財產作物安全。但衡量法律保護利益與野生動物保育,其限定以「人道方式」為之,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最小痛苦。[2]

保育現況

已離保育類

尚未公告除名,須等公告一個月後才正式離開保育類名錄。

疾病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於2013年8月發表台灣獼猴具有「猴泡沫病毒英语Simian foamy virus」(Simian Foamy Virus, SFVmcy-2),是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的一種 。[3]

台灣獼猴亦有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疱疹B病毒英语Herpes B virus」(Herpes B virus,正式學名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CHV-1),猴疱疹病毒), 玉山塔塔加首起猴群主動攻擊, 抓咬傷10遊客。疱疹B病毒感染症是一種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是經由罹患猴疱疹的猿猴抓咬傷而感染,人若被感染的猿猴抓咬傷,通常在3天至3星期的潛伏期後,會出現急性發燒、頭痛、水泡病灶、淋巴性腦脊髓液內細胞增多和不同型態的神經症狀等。人類罕見疱疹B病毒感染個案,目前全球約僅有40名報告病例。疱疹B病毒一旦感染發病,死亡率非常高,病患如未接受妥適醫療,死亡率超過70%,存活者常會伴隨有嚴重的後遺症。[4][5]

參考

  1. ^ 陳文德. 科學話題:臺灣生物多樣性中的「猴」. 科學研習No.55-09.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76頁. 2016-09-01 [2016-09-18].No.55-09:65-66
  2. ^ 開放「人道方式」獵殺台灣獼猴 動保團體批:國際笑話.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5-01-04 [2015-09-24].
  3. ^ (Galvin et al., 2013)[1]
  4. ^ [2]
  5. ^ 何勝裕. 第九章 疱疹 B 病毒感染症 (PDF).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 5pages.

外部連結

 src=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台灣獼猴 物種識別信息
 titl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台灣獼猴: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臺灣獼猴,又稱黑肢猴,台灣特有種,珍稀野生動物,屬舊世界猴。也是除了人類外台灣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和日本獼猴邱獼猴普通獼猴有血緣關係。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