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鰓目(學名:Nudibranchia;/ˈnjuːdᵻbræŋk/[1])是原來裸鰓亞目下的軟體動物。牠們身體柔軟、沒有外殼及棲於水中,其顏色非常鮮艷。裸鰓類原是後鰓目之下的一個亞目級分類,2005年《布歇特和洛克羅伊的腹足類分類》將裸鰓亞目改為異鰓類支序之下的不分等支序[2],但到了2017年《布歇特等人的腹足類分類》又再改為目級分類單元[3]。
裸鰓類有時會被簡單的稱為海蛞蝓,但海蛞蝓卻包含了多類不同及相距很遠的動物。一些海蛞蝓也像裸鰓類般色彩鮮艷,很容易造成混淆。
雖然同為腹足綱軟體動物,但一般的貝類分類學圖鑑都不包括裸鰓類物種[4][5]。
裸鰓類分佈在全球的海洋。牠們可以在鹹水環境生活,但在溫暖及淺水區可以生長到最大的體型。
裸鰓類的身體形態可以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兩側對稱的。牠們沒有外套腔。成年的裸鰓類長2-60厘米,沒有外殼或蓋。
裸鰓類的眼睛構造簡單,只能分辨光與暗[6]。 眼睛直徑長四分之一毫米,只有晶體及五個光感受體[7]。 牠們是以背部突出的鰓羽來呼吸,而不是用鰓的。牠們的頭觸角對觸覺、味覺及嗅覺很敏感,而棒狀的嗅角則用來偵測氣味。
裸鰓類是雌雄同體的,擁有兩性的生殖器官,但很少會自行受精。牠們一般會將其卵排在一條膠質螺旋管道中[8]。 通常是几只甚至十几只裸鰓類联体、成串地交合: 最前的第一个的雌性器与第二个的雄性器官交合, 而第二个的雌性器官又与第三个的雄性器官交合, 如此一个挨着一个与一前后不同的性器官交合。 它们交合常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之久。
大部份裸鰓類都是肉食性的:有些會吃海綿動物,有些會吃水螅綱,另外有些會吃外肛動物,一些甚至是同類相食或吃同種的。其他食物包括尾索動物、藤壺或海葵。
吃水螅綱的裸鰓類(例如:紅扇羽鰓)會將刺絲胞儲存在背部的角突[9]。 刺絲胞會經過裸鰓類的消化道而對其沒有傷害。裸鰓類會以腸臟膨隆來將刺絲胞置放在下身的特別位置。故此中螅綱及其刺絲胞並不會對裸鰓類造成傷害。已知裸鰓類的一種有著很大的液胞的特別細胞,在過程中有著重要的角色,但並不知道怎樣。牠們也會吃植物的葉綠素,利用它們來製造食物。
裸鰓類是地球上最富色彩的生物。牠們沒有殼,且發展了另一種保護機制。牠們可以變成周邊環境的顏色及質地,偽裝後避開掠食者。其他的如霓虹海兔般,有著非常鮮艷的顏色,警告敵人牠們的毒性。牠們另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是在皮膚上分泌硫酸。
裸鰓類原為後鰓亞綱之下九個目之一[10],但現時的分類已有所改變。以下為現時其下的分類:
根據2017年12月出版的《布歇特等人的腹足類分類》,裸鰓類從原來的不分等支序改為目級分類單元,依然是裸側類支序的成員,而裸側類亦升為總目級分類單元;但在這次的分類修訂中,裸側類不再是直接隸屬直神經類,而是與露齒螺總目共同組成Ringipleura Subterclass這個新成立的分類單元[3][13]。裸鰓類依然分為枝鰓亞目和海牛亞目兩個亞目[3][14]:
shelldoc_00016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裸鰓目(學名:Nudibranchia;/ˈnjuːdᵻbræŋk/)是原來裸鰓亞目下的軟體動物。牠們身體柔軟、沒有外殼及棲於水中,其顏色非常鮮艷。裸鰓類原是後鰓目之下的一個亞目級分類,2005年《布歇特和洛克羅伊的腹足類分類》將裸鰓亞目改為異鰓類支序之下的不分等支序,但到了2017年《布歇特等人的腹足類分類》又再改為目級分類單元。
裸鰓類有時會被簡單的稱為海蛞蝓,但海蛞蝓卻包含了多類不同及相距很遠的動物。一些海蛞蝓也像裸鰓類般色彩鮮艷,很容易造成混淆。